一日三地王 “長子們”太不給“老爸”面子了
轉載 來源:北京房產 發(fā)表于:02/07/2017 16:30:46 瀏覽量:240
“兩會”結束后的第一天(3月15日),在各界對高房價的一片討伐聲中,北京土地市場又涌現(xiàn)出新的單價“地王”和總價“地王”。當天,北京一日成交6塊土地,總金額達143.5億。值得注意的是,三個“地王”全部為“央企制造”。中國兵器裝備集團、中國煙草總公司這樣的非房地產主業(yè)央企也殺入地產領域。
要管樓市先管央企
馮海寧
盡管春節(jié)之前出臺了 “國11條”,“兩會”期間代表委員輪番炮轟房價地價,國土部再出“土地19條”,但依然擋不住“地王”,央企爭奪“地王”的熱情絲毫不減。這樣的景象不僅讓公眾傻眼,就連經常為開發(fā)商代言的任志強先生也斥責新“地王”違背“兩會”精神,不知道國資委如何面對輿論對央企的詬???
對房地產市場而言,央企爭奪“地王”真正可怕之處在于:一方面由于有資金優(yōu)勢或者有貸款優(yōu)勢,央企在壟斷原來行業(yè)的同時,又轉向房地產市場進行壟斷——中小開發(fā)商生存的希望將會越來越渺茫,土地競拍、房價制定就成了少數(shù)央企的游戲。
另一方面,央企爭奪“地王”挑戰(zhàn)樓市調控。央企一日三奪“地王”,顯而易見會讓樓市氣氛緊張起來,開發(fā)商和購房者就會重新審視宏觀調控,宏觀調控的效力會被廣泛質疑,這很不利于今后的樓市調控——如果連央企都管不好,能否管好樓市讓人有點擔心。
盡管目前在銀行信貸、土地出讓等方面收緊了政策,但“地王”仍然頻出,我認為大概有四個原因:一是城市核心區(qū)域的房地產用地稀缺;二是拿地者不差錢;三是房價過快上漲所帶來的暴利誘惑;四是土地出讓方式存在問題。因此,遏制“地王”需要全方位出擊,手段不能單一,心不能太軟。
首先是讓已經進入樓市的主業(yè)非房地產的央企退出樓市,禁止其他央企變相進入。目前,以房地產為主業(yè)的央企僅有16家左右,其他央企應該退出樓市?!皣?1條”曾明確指出“國有資產監(jiān)管部門要進一步規(guī)范國有大企業(yè)的房地產投資行為”?,F(xiàn)在看來,只規(guī)范央企投資房地產還不夠,理應禁止主業(yè)非房地產的央企投資房地產。如果允許央企投資房地產,我認為只有保障房這一條路可走。
其次是改變土地出讓方式。所有的“地王”都是通過“價高者得”的競投方式產生的,這種方式優(yōu)點是公平透明,但卻成了“地王”的推手。經濟學家厲以寧認為,土地出讓前先確定房價,地價誰出最低就給誰。我的看法是,土地出讓理應采取綜合評標辦法,把房價、地價、房屋面積、公眾評價、企業(yè)信譽等多種指標納入其中。
有人或許認為,即便央企不拿“地王”,其他企業(yè)也會拿“地王”。但我認為,作為央企不能只盯著利潤,還應該承擔社會責任。在公眾期待房價回歸、宏觀層面決心遏制房價、“兩會”炮轟房價、市場觀望氣氛籠罩的情況下,央企爭奪“地王”、哄抬地價房價,顯然缺少社會責任感和大局意識。
央企的“豪邁”是任志強們的悲哀
王石川
前不久,任志強在微博上透露,華遠集團要參與北京大望京一號地的拍賣。如今,鎩羽而歸,任志強在微博上發(fā)牢騷:華遠拍地再次以失敗告終。自2001年起,華遠在所有的公開拍賣中都只有失敗。我們無法承受這樣的天價,只好承認自己的無能。于是轉入二、三線城市希望不是憑膽量而是憑品牌取勝。而潘石屹則回應稱:不是你的無能,是央企太有錢了。更耐人尋味的是,此前潘石屹已經在微博上稱:我勸任志強不要去參加大望京一號地的拍賣,爭不過人家(中國字頭的公司),任總一意孤行……
為何牛氣如任志強和潘石屹者,也一個牢騷滿腹,一個提前“繳械”?央企的威力為何如此之大?
央企的威力的確大,他們有的是錢,但需要追問的是,他們哪來的錢?全國政協(xié)副主席張梅穎的發(fā)言或許可以提供答案。在今年“兩會”上,張梅穎說,在應對金融危機的寬松貨幣政策下,銀行主要的貸款給了國字頭企業(yè)。“錢多得流油,就去當?shù)赝?,這是老百姓絕對不能接受的??粗赝跏俏覀兊膰?,我都傻了。再別提長子了,廣大中小企業(yè)吸納了2.5億的農民工,他們是共和國的什么子?”由于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要抑制土地價格上漲過快,因此有網友調侃道,“共和國的長子們——央企也太不給‘老爸’面子了?!?/p>
地王頻出,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拉高房價,這是毋庸置疑的。
也許有人會說,地價高了,政府收入高了,會有更多的錢投入給保障房建設,這未免天真。據悉,今年國家在保障性住房上安排的專項補助資金是632億元,貌似不少,但是要知道,2009年全國土地出讓收入15910億元,是632億的25倍。2009年房地產銷售額是43995億元,是632億的70倍。因此有業(yè)內人士稱:“僅僅拿出2009年土地出讓收入的1/25,房屋銷售的1/70來搞保障性住房,在地方對保障性住房本來就沒有積極性的情況下,這種投入不要說抑制房價,就是解決少部分人的住房問題都很難。”
據報道,在社會輿論和上百位人大代表、政協(xié)委員的推動下,二次房改已經列入本次人大會議正式議案。其核心內容是:確立住房是準公共產品,由政府主導提供房屋住房服務,供應對象是占城鎮(zhèn)人口60%左右的中等收入家庭,根本目的是解決夾心階層的住房問題。在筆者看來,初衷雖好,但如果不嚴控當前的房價,不確保資金真正投入,這些設計就難免陷入困境,成為水月霧花。